首页  研究院概况  新闻资讯  师资队伍  科学研究  学术活动  人才培养  学术刊物  党建工作  重点实验室  平台建设 
 友情链接 
 学术资源 
 研究院简介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最新要闻 
 通知公告 
 格致讲堂 
 新闻媒体 
 教师风采 
 荣休教授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行政办公室 
 论文发表 
 学术专著 
 获奖情况 
 田野调查 
 其他成果 
 国内会议 
 国际会议 
 来访与访学 
 专业介绍 
 培养方案 
 考试大纲 
 招生信息 
 在校生信息 
 毕业生信息 
 科学史与科技文化研究 
 党建工作 
 党建活动 
 实验室简介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广西传统工艺工作站 
 广西振兴传统工艺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重点实验室>>实验室简介
实验室简介
  • 实验室简介
  • 研究方向
  • 研究成果
实验室简介
广西民族大学科技考古重点研究基地

广西民族大学科技考古实验室成立于2003年,前身为铜鼓研究实验室。自1986年广西民族大学成立科技史研究室以来,科技考古便是该室主要研究方向。本实验室在全国率先开展铅同位素考古研究、铜鼓科学研究,并取得显著成就。1988年5月4日至7日,作为主办单位之一召开了中国第一届实验考古(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历时10年,实验室于1998年成功复制世界上最大的铜鼓王(现放置于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内大厅)。2000年实验室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985科技文明研究基地在该实验室设立“南方工作站”。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又与广西民族大学签署共同建设“科技考古实验室”协议,2011年与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进行文物鉴定、材料分析、修复保护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开展广西科技考古与文物保护技术创新平台建设。2020年获批为广西民族大学科技考古重点研究基地。

  IMG_8264

图1 科技考古实验室仪器

科技考古实验室现有教授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人,讲师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有6人,留学回国人员4人。科技考古实验室含3个专业实验室,实验面积200平米,万元以上仪器15台(套),包括热膨胀仪、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共用)、红外光谱仪等重要设备,目前正在购置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EDXRF)。实验室近5年来在冶金、陶瓷和史前人类迁移、食谱等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广西自然科学基金和广西社科基金等10余项基金。在《Quaternary International》、《Heritage Science》、《中国科技史杂志》、《化学通报》、《中国陶瓷》等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

目前我校科技考古实验室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唯一的科技考古实验室,培养的人才遍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民族博物馆、广西考古研究所以及全国各地文物考古部门,就业前景十分广阔。

  IMG_8268

图2 科技考古实验室内景




Copyright 2013-2020 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 Governmen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广西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联系邮箱:kjs@gxun.edu.cn
微信扫码左侧二维码关注
科技与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