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杰,1967年12月。籍贯:广西武鸣。职称:研究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研究方向:
科技人类学研究、天文考古学研究;南方神话地理学研究;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南方神话地理学研究;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知识社会学研究、壮族研究。
目前重点研究方向是:天文考古学研究(三星堆方向)、南方神话地理学研究(左江花山岩画与山海经文明方向)。
学习经历:
(1)1981.9~1984.7 在武鸣县两江中学学习
(2)1984.9~1987.7 在武鸣高中学习
(3)1987.9~1991.7 在广西民族学院民语系学习读书,大学本科, 获文学学士学位
工作经历:
(1)1991年7月~1995年7月,在广西民族语文印刷厂工作,任装订车间副主任
(2)1995年7月~1997年3月,在广西民族学院人类学民族学研究所工作,专任教师
(3)1997年3月~ 2022年3月14日,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编辑部工作,任文科版编辑
(4)2022年3 月~至今 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研究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访学经历:
(1)2001.3~2002.3,中山大学人类学系国内访问学者
开设课程:
(1) 宗教与科学。
(2) 科技人类学。
主持课题: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13年度研究课题1项“ 广西环大明山村落‘ 安龙清醮’ 仪式保护发展研究” ( 项目批准号: 13BMZ004) 。
学术著作:
(1)《蛊毒:财富和权力的幻觉——南方民族使用传统毒药与解药的调查研究》(全书共352页,约28万字),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06) ISBN 7-5363-4748-0/C.214,
该专著于2006年12月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学术论文:
1.桂西壮族鬼的观念浅析,《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4期,第60~66页(1万字)。
2.“蛊毒”考述,《广西民族研究》,1993年第2期,第113~123页(1.7万字)。
3.东南亚的华文报刊,广西政协报1996年9月2日(0.1万字)。
4.壮族民间传统土地面积计算方法浅析,《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第1期,第78~81页(0.64万字)。
5.壮族古代的天文历法,《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字1997年第2期,第55~59页(0.8万字)。
6.现代化过程中瑶族宗教信仰的变迁与调适,《瑶学研究》第4辑,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第6月,第523~537页(1.2万字)。
7.关于高校学报编辑部工作规范化的若干问题,《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第9~13页(0.8万字)。
8.民族工作在南宁市城市国际化建设中的作用,《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第13~16页(0.64万字)。
9.编辑创造新论,《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第3期,第74~76页(0.7万字, 合著,第二作者)。
10.社区发展与外来人口管理研究,《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3期,第63~66页(0.64万字,合著,第一作者)。
11.《民主监督》评析,光明日报1998年12月14日(0.1万字)。
12.壮族蛊毒文化中的科学技术,《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12月少数民族科技史专辑,第186~223页(5万字)。获广西第7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13.高校学报宣传工作浅探,《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5月人类学研究专辑,第108~109页(0.4万字,合著,第二作者)。
14.既是历史学的,又是人类学的——再读《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有感》,《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13~15页(0.6万字)。
15.壮族师公及其经典研究,《社科与经济信息》,2001年第2期(约0.8万字)。
16.弘扬民族科技,促进西部开发,《广西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第1期,第38~41页(约1万字)。
17.既是大众的,又是学术的——读《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有感》,《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2年第2期,第13~15页(0.6万字)。
18.中越边境鸡鬼之谜的人类学透视,《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1.4万字)(合著,第一作者)
19.融于交流,盛于久远,《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2年第四期。
20.巫蛊研究的人类学方法论,《学术论坛》,2002年第六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3年第2期“学术前沿”栏目全文转摘。
21.揭开蛊毒之谜,《弘扬民族科技,促进西部开发――第五届中国少数民族科技史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南宁:广西民族出版2002(08) ISBN 7-5363-4213-6/C.172
22.参与式方法在少数民族科技史研究中的应用,《历史深处的民族科技之光》,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ISBN 7-227-02642-6/Z.110,2003(09),P261~264,
23. 从果子狸谈起——从SARS的流行省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第四期。
24.广西大明山人文历史朔源,《贵州民族研究》,2007(05),P21~26
25. 大明山文化脉络探析,《创新》,2007(04) ,P099~106(合著,第一作者)
26.人类学视阈中的昆仑山和建木——都广之野,《宗教学研究》,2010(01)。
27.天地之中建木分布的都广之野在广西桂中平原(上)——兼论神树建木所处的位置在广西大明山上的天坪,《广西民族研究》,2009,(04)。
28.天地之中建木分布的都广之野在广西桂中平原(下)——兼论神树建木所处的位置在广西大明山上的天坪,《广西民族研究》,2010,(04)。
29.“天下之中”在广西大明山新考,《思想战线》, 2009(05)。
30.盘古化生神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广西大明山(上),《青海民族研究》2009,(03)。
31.盘古化生神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广西大明山(下),《青海民族研究》,2009,(04)。
32.壮族创世神之布洛陀与盘古两者关系探析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33.建木所在的都广之野和昆仑山本是一地吗,广西历史学会第11届年会论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2011年5月.
34. 壮族族群结构若干问题的思考,《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11年第六期。
35. 黄世杰,黄亮洪.壮族村落原生态空间风水观:以武鸣县三联村独山屯为例,《文化遗产》,2012年第1期。(合著,第一作者)
36. 赵乃蓉,秦红增,黄世杰.从藏粮于山到养生食品:中越边境水口桄榔粉的生态智慧研究. 《科学与社会》. 2013(04) (合著,第三作者)
37.黄世杰,杨桾.交趾政治图式变迁轨迹考[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3) (合著,第一作者)
38.黄世杰,廖振姣.武鸣罗波庙历史人类学解读[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合著,第一作者)
39. 黄世杰,刘景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文化传承及传承人保护研究——以武鸣壮族师公舞传承为例.《南宁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05) (合著,第一作者)
其他论著(参加其他编著的撰写)
(1)范宏贵,顾有识:《壮族历史与文化》,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1997年6月,本人主要撰写第7章第九节,及第十节之一,共1.3万字。
(2)《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丛编·壮族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12月,本人撰写的部分有3万多字。
(3)覃圣敏,覃乃昌:《壮泰传统文化比较研究》(广西民族研究所与泰国联合办的课题)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ISBN 7-219-04915-3/C.1203,2003.12,本人撰写第15篇第一章壮族民间传统科学技术第一节天文与历法P2939~2950。
(4)《2006年第二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社会评估报告》,成果收入由容本镇,秦红增主编的《多只眼睛看东盟》,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11月,PP.68~196,共约100000字。
(5)参与编写《技术进步是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第四章、第八章,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ISBN 7-80666-583-8/K.31,2005(05)P64~93、 P131~139
学术报告:
(1)2020年4月29日下午,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作“学术论文写作与发表”经验交流主题讲座。
(2) 2017年11月21日下午在广西民族大学东盟学院“东盟学术前沿”主题学术论坛月系列活动作:“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投稿心得”讲座。
(3) 2017年11月15日上午,在广西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基地楼108会议室作“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与标准”主题讲座。
(4)2017年04月11日 下午,在广西民族大学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学术讲座:“学术论文的问题意识与学术规范”。
(5)2014年3月23日下午,在广西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长岗校区艺术楼多功能厅作“学术论文的投稿—学术期刊论文投稿撰写与期刊选择”的专题报告。
学术奖励(获得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
(1)学术论文《 壮族蛊毒文化中的科学技术 》 2002年1月获得广西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三等奖;
(2)专著《蛊毒:财富和权力的幻觉——南方民族使用传统毒药与解药的调查研究》,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2004年06月,该专著于2006年12月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九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
(3)学术论文:《盘古化生神话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广西大明山(上下)》(发表于《青海民族研究》2009年第3、4期),于2010年12月获得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二等奖。
(4)学术论文《 壮族族群结构若干问题的思考》(于2012 年10 月 获得广西第十二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 二等奖) 。
学术兼职
无
指导研究生
(1)李林蔚:家屋、秩序与社会 ——广西马山杨圩壮族村落的空间研究,2022。
(2)苏湘淋:乡村振兴视域下贫困地区农村异质性金融需求研究——以河池市都安县为例,2021。
(3)蒋孟寰:泉域与聚落:南岭走廊福溪瑶寨水文化研究(合作导师:秦红增; 黄世杰),2020。
(4) 廖振姣:空间社会学视野下的天等壮族传统“暖屋”仪式研究,2019。
(5)梁刚:从“生态自觉”到“文化自觉”:弄拉康体养生旅游建构路径研究,2019。
(6) 韦小武:城市住宅空间景观营造探析--以南宁南国花园康城小区为例(合作导师:秦红增; 黄世杰),2017。
(7) 杨桾:环大明山壮族村落土主信仰研究,2016。
(8)韦晓荃:认知与自觉—武鸣县两江镇李养屯的环境抗争,2016。
(9)潘钰:内与外:两种视野解读被癌病纠缠十年的壮族村落,2016。
(10)祝雄林:武鸣县罗波镇宗教文化资源旅游开发研究, 2014。
(11)钟洲:技术系统与农产品“绿色营销链”的建构 ——以铁耕村脐橙营销为例,2014。
(12)赵乃蓉:手工艺里的生态智慧——以广西龙州水口镇桄榔为例(合作导师:秦红增; 黄世杰),2013。
(13)马敏:市场逻辑视野下武鸣林渌村西红柿专业合作社运行研究(合作导师:秦红增; 黄世杰),2013。
(14)艾美玲:广西客家人风水知识与居住空间文化,2012。
(15)黄亮葓:社神的力量,2012。
其他活动与社会服务
广西统一战线中青年少数民族党外代表人士(2019-2021)证书编号:1—0297。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专家。
联系方式: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校区玉兰路一坡九栋115室。
tghsj@126.com 。305795273@qq.com。15077109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