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于2017年7月批准在我校设立“广西振兴传统工艺研究中心”,以响应《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2017年3月),推进全区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的实施和开展。两年来,该中心在广西境内及区外多地如厦门、桂林、崇左宁明等地指导工作和巡展、举办文化讲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图3 中心工作人员在广西宁明参展
该中心的主要职能是:1、响应政府号召,执行国家和广西“传统工艺振兴计划”;2、开展振兴传统工艺的基础理论研究;3、对广西现有的传统工艺,特别是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约150种传统工艺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建立大数据,建立广西传统工艺振兴目录。找出成功保护、传承并振兴传统工艺的典型,发现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瓶颈;4、针对广西传统工艺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现存的问题提出对策,如(1)如何在传承的基础上设计创新、工艺创新、营销方式创新;(2)结合特色村镇建设、扩大就业和工艺扶贫,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5、在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广西振兴传统工艺值得借鉴和推广的优秀模式;6、与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合作,及时吸取传统工艺振兴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有效连接政府、学界、市场、手艺人,策划和组织广西振兴传统工艺协同创新平台;7、承担自治区文化厅交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振兴传统工艺的相关事宜;8、在“中国传统工艺研究会”的指导下,推动全国振兴传统工艺相关的学术交流。中心是一个开放式、跨学科的研究机构,不定级别、不设编制。由我校科学技术史学科点牵头组建,设专家委员会,一名主任、两名副主任。为了便于开展工作,使用“广西振兴传统工艺研究中心”专用印章,财务由我校统一管理。经费来源主要由三方面组成:1、广西文化厅项目拨款;2、我校科技史学科建设经费;3、社会资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