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6日,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延祥教授受我院邀请前来开展学术交流,在求是楼209会议室作题为“冶金与中华文明”的讲座,讲座由我院黄全胜教授主持。此次讲座是我院建院五周年“学术活动月”系列讲座之六。
李延祥教授首先通过“产业与社会复杂化”的文明定义,引出“青铜产业网络”的概念,并介绍了中华文明早期铸铜遗址研究的现状。在讲座的第一部分,李延祥教授展开介绍了黄河下游地区的二里头、牛河梁、夏家店等遗址出土的铜器,黄河中游地区的玉门、敦煌阳关、黑水国、火石梁、晋南等地的采矿和冶炼遗址,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鄂东、辽西、西城驿等地的青铜冶金遗址,讲解了铜-锡-砷共生矿的原理、锡钨矿的伴生关系、采矿与冶炼遗址“分离分级”的现象,总结了青铜产业的布局对古代政府国家、政治礼制的影响。在讲座第二部分,李延祥教授依文明时间线概述了陨铁、生铁、韧性铸铁、脱碳钢、百炼钢、炒钢、带石墨的灰口铁与麻口铁、铁农具和工具以及兵器等多种多样的冶铁制品,呈现了汉代铁官制度、高炉事故、铁牛山等历代冶铁事件,指出中华文明有自身独特的以生铁深加工技术为基础的钢铁冶炼技术体系,及其通过铁制工具在历朝对水利工程修筑、农业耕种、手工业和商品经济、诸如汉击匈奴等事件的安定边疆等经济、社会和军事活动中所起的重大价值和意义。
在互动交流环节,李延祥教授耐心解答了师生们的提问,同时指出,夏商周时期青铜冶金技术和战国秦汉时期的钢铁冶金技术,持续奠定了中华文明的物质基础和中原地区稳固的文明中心地位,并对西域文化乃至世界中古历史产生重要影响,对如今振兴中华有深刻的参考价值。李延祥教授对中国古代冶铜和冶铁技术的研究,让在场师生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