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9日,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一期格致讲堂在学友楼105室举行,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梅建军教授受邀作“中国青铜时代冶金的三个待解之谜”讲座。广西民族大学党委副书记陈铭彬,学校原副校长、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万辅彬教授,研究院全体师生,学校文物与博物馆专业的学生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的代表等300余人以线下或线上的形式参加本次讲座。讲座由研究院院长吴致远教授主持。
陈铭彬副书记向梅建军教授的到访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学校重视科学技术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感谢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长期以来对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专业的支持,希望李约瑟研究所与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合作,收获更多成果。
陈铭彬副书记致辞
吴致远院长主持讲座
梅建军教授从“冶金之始:是西来说还是独立起源说?”、“商代冶金:是中原统一还是各显神通?”与“失蜡铸造:在中国青铜时代是否存在?”汇报了中国冶金史研究的三个待解之谜。首先,梅建军教授梳理了中国冶金起源讨论的沿革,通过对位于新疆、河西走廊的遗址所出土的铜器进行类型学研究、科技考古研究,认为新疆是欧亚草原与河西走廊之间的连接桥梁,设想了冶金术传入中国的可能路线,指出中国冶金术西来说作为一个工作假说,有其立论基础,但也存在证据缺位,建议研究者与其在西来说或独立起源说之间做选择,不如持开放心态,为各种假说留出生存的空间。接着,梅建军教授以汉中和三星堆青铜器为例指出,商代不同区域存在的冶金生产和技术创新导致冶金技术呈现多样性特征,与其说商代冶金是中原一统,不如说是各显神通,建议学者未来应把更多注意力放在揭示各区域本地生产能力。最后,梅建军教授以图示解释了失蜡法是什么,梳理了目前学界在这一主题上的研究成果,指出中国青铜时代是否存在失蜡铸造工艺是一个悬而未决且极具挑战性的问题,建议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应关注那些可能综合运用组合陶范和失蜡工艺的铸件以及探索新方法来辨别使用失蜡法的物证。
梅建军教授作报告
在交流互动环节,在场师生向梅建军教授提出了失蜡法的蜡是蜂蜡还是石蜡、西北地区以齐家-西城驿为代表的冶金生产主体的本土化程度和中原地区二里头及之后本土冶金主体的本土化之比较与反向传播、古代冶铜的炉子是否能兼用于冶铁、中国古代冶铁技术的起源等问题。梅建军教授耐心地回答了相关问题。
讲座现场
本次讲座让在场师生不仅了解到目前国际上有关中国冶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而且给出了许多亟待解答的研究问题,拓宽了研究视野。从事相关研究的师生可以从本次讲座找到将来研究的切入点。
讲座嘉宾简介:
梅建军,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所长,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Director of Research)、丘吉尔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客座教授,Advances in Archaeomaterials主编,《考古》、《考古学报》、《西域研究》、《自然科学史研究》、Journal of Archaeological Science、Archaeometry等期刊编委。主要从事中国冶金技术史、中外科技交流史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