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好的传播铜鼓文化,3 月 26 日,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邹桂森副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赴广西民族大学幼儿园开展 “铜鼓文化” 相关宣传活动。本次活动以 “感知非遗魅力,传承文化基因” 为核心,通过互动体验、艺术创作与知识科普相结合的形式,为幼儿园孩子们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传统文化启蒙课。

(图中邹桂森副教授(左)与幼儿院张立华副院长(右)和幼儿园黄老师交流(中))
沉浸式体验:从 “看” 到 “懂” 的文化认知
为了让幼儿园的孩子们更加直观的认识铜鼓,理解铜鼓。研究生团队先向孩子们展示了铜鼓,并通过生动的讲解,介绍了铜鼓作为中国南方少数民族重要礼器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好奇地观察铜鼓表面的不同的传统纹饰,并用小手轻轻触摸模型,感受其独特的质感。“这个鼓面上的图案好像龙的眼睛!” 一名小朋友兴奋地说道。团队成员结合童趣化的语言,引导孩子们理解纹饰背后的自然崇拜与生活智慧,让抽象的文化符号变得具体可感。

之后,助教老师将绘有铜鼓图案的作品发给同学们,孩子们认真的在印有铜鼓轮廓的画纸上,用彩笔自由涂出自己眼中的铜鼓图案。

活动最后是孩子们最期待的 “铜鼓体验” 环节。孩子们在研究生的协助下,用鼓槌轻轻敲击铜鼓,感受其浑厚的音色与独特的震动。通过亲身体验,同学们能更深刻地理解铜鼓在祭祀、节庆中的重要作用,激发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本次活动是广西民族大学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邹桂森副教授的 “铜鼓文化传播计划” 实践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团队铜鼓文化传播的第二次成功探索。未来,我们团队将持续深化 “传统文化 + 教育实践” 模式,通过更多形式推动非遗文化走进校园,让年轻一代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成长。(初审:邬佳颖 复审:邹桂森 终审:汪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