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下午,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邀请暨南大学文化遗产创意产业研究院黄超教授来校开展“走出地方科技史:以域外冶金考古和史料的利用为例”学术讲座。讲座由研究院张学渝副教授主持,黄全胜教授、程煜祯老师与科学技术史专业研究生到场参加。

黄超教授从自身选题缘起和实地调查见闻展开阐述,引起在场听众的兴趣,点明灵活运用中外文献考察、田野遗址考察、传世文物获取、实验检测分析等途径或方法是做好研究的要点。他从研究对象镍白铜切入正题,结合查阅国内外历史资料和大量田野调查的收获,图文并茂展示跨国金属交易产品记载与实物遗存,以压舱倭铅为例聊中国白铜从广州西传欧洲的研究及相关历史记载,以外销银器为例谈广州贸易时期的白铜现存实物的调查与科学分析,以海贸黄金为例析广州贸易时期白铜的加工技术、传播与交易。黄超教授还分享科研心得,认为要以国际视野看待研究对象,注重亲自实践与考察,可培养和利用语言优势发现和收集资料,善于发现研究创新点,同时基于材料表达观点,保持学术严谨性。

黄全胜教授就白铜、Tutenague(讬他臬)的中外译名问题与主讲人对话交流,提醒同学们及时总结讲座体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例如特定时期、特定对象中西方材料的整理与调取,应在学习和研究中有所实践。张学渝副教授感谢黄超教授从广州来南宁分享学术研究、研究生培养等经验,她总结道:“此次讲座是传统工艺与遗产保护课的延伸,主讲老师既讲观点又教方法,知识容量如‘十年研究浓缩丸’够足,特别是史料的范围广度与使用效度,相信在场老师和同学都深有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