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我院万辅彬教授受邀为香港孔子学院作题为《左江沿岸崖壁上骆越文明的投影——花山岩画的科技与文化解读》的学术报告。报告由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系主任韩孝荣教授主持,一百多人在线参加了此次报告。
万辅彬教授回顾了他及同行考察左江花山岩画的历史与研究经过,阐述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分布、图像、历史与现状,并逐一“揭秘”了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所涉及的“八个谜题”,深刻剖析了岩画中所蕴藏的技术和文明信息。万教授认为,文物信息是人们对实体及人类文化遗存的认知,从花山岩画中蕴含的技术与文明信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骆越人冶金铸造技术已相当有水平;二是花山岩画中丰富的头饰和服饰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较为成熟的纺织工艺;三是花山岩画中还含有船纹元素,与广西贵县罗泊湾汉墓出土的铜鼓鼓胸上的船纹有着诸多联系;四是“那文化”在岩画中有所反映。
万教授的讲座引发了听众的热情与兴趣,并提出了包括岩画的动物形象中为何以狗居多、岩画中的船在航海史上有什么意义、广西岩画为什么偏晚等问题。万老师借助世界岩画文明演进史的理论知识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详细回应,听众反响热烈。
本次孔子学院工作坊讲座由香港孔子学院、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主办。香港理工大学中国文化学系于2008年9月成立,旨在为学生教授中国文化知识,内容包括中国文学、史学、哲学、宗教与艺术等,呈现中国文化的特质与价值,在香港高校人文学科中别具特色。本次学术报告活动标志着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对外交流与社会服务活动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