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和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必须肩负起科技创新的历史使命,心怀“国之大者”。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高校如何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道路,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对这一重要问题不仅进行了系统阐述,还作出了长远谋划。
2022年10月11日下午3点半,科技史与科技文化研究院全院教师根据广西民族大学《关于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常态化建设专题培训的通知》文件要求,在求是楼209教室开展线上学习“心怀‘国之大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查时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的主题活动。该活动由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马陆亭主讲,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从五个方面就如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展开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何谓“国之大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要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为服务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因此,我们要立足民族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前提下,努力培养国家和民族需要的一流人才。其次,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新动能,科技革命是时代变局的根本推动力。而大学不仅要担当时代责任,还要有使命感,将教育和社会相融合,认真吸收世界先进办学治学经验,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此外,“四新”(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是工作突破口,各高校应用好学科交融的“催化剂”,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推进“四新”建设,加快培养紧缺人才。最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是从家庭人到社会人的中间转换器,推动实现结构化育人。
通过这次理论学习,全院教师一致认为,高校教师应以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根本任务,以“四新”作为工作的突破口,要成长为大先生,应该除了及时更新知识面和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外,还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选择性和能力提升。而作为科技史专业的教师,在科技革命浪潮飞卷,创新永不停息的大局面之下,更应具备应对未来变化的能力,担当新时代责任。